 |
blog.cfosea.cn |
|
尘埃在线个人博客 |
welcome to read the blog—http://blog.cfosea.cn |
|
|
|
|
记不清从何时开始,总之感觉很久前就开始听到这样的词汇“科技以人为本”“企业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当前国内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虽相比西方许多国家还有差距,但总得来说是在不断提升当中,从这些词汇当中,也能感觉到企业在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上的意识在不断加强及深化;
但是,虽然企业的各种管理口号喊得很响亮,而且可能也在积极的推进一些文化建设,而员工对企业文化却没有太多的感觉,既未感觉到企业管理上有多么的优良,也未感受到企业文化对自已产生了些什么影响;
数年前,企业就陆续开始意识到,产品已经开始进入同质化时期,企业仅以自己产品的品质来吸引客户获得企业发展,已变得困难起来,于是企业开始走品牌路线,重视服务水平。走品牌路线有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而提升服务水平,有利于获得市场客户的长期认可;而不管是品牌建设也好,还是服务建设也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细节管理,一个好的品牌,一项好的服务,都是靠着日常所做的细节事情累积而成的;
个人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应当从细节入手,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靠着某一个人或群体所能做成的,但首要前提还是取决于企业在管理上的整体水平与细节工作情况。企业文化是个比较广范的概念,包括的内容对象很多,本人仅从咱老百姓常说的吃、穿、住、用、行来谈谈自己心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先说“吃”:中国饮食文化悠久,国人对吃也是比较的重视。作为企业,自然不能回避这个问题,现在大点的企业,一般都会有内部的员工食堂,而现在从不少企业来看,关于员工这个吃饭的问题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民以食为天,企业要解决好员工的吃饭问题,还的确不是一个容易做到的事情。员工用餐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餐的环境,二是饭菜的口味,用餐环境相对来说好处理些,但要看公司在基础设施及后勤服务方面的投入,有一个宽敞、明亮、干净的用餐环境,是所有在外用餐人的共同愿望,所以企业应当尽可能的提供有利条件,让大家有一个好的用餐环境;饭菜的口味,这是员工在企业用餐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企业食堂最难解决好的问题,所谓众口难调,企业员工越多,这个处理起来可能就更困难,但企业必须努力的地去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人是非讲究吃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美食了,员工在企业用餐,往往会由于饭菜的好坏来做出对企业评价的好坏,毕境这是最直接的感受了。而且员工长年累月的在企业用餐吃饭,如果饭菜味道不佳,员工对企业也会因此缺少些信任感,因为员工会想,一个吃都不能解决好的企业,如何能为员工解决好其他更多的问题呢;
当然,员工用餐只是企业吃文化的一小部份,另外比如节日以福利方式发给员工的吃的东西,也属在内,企业发给员工福利物品,本是好事,但常常听到的却是员工的抱怨之声,这是为何呢?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进行了解,尽量避免好心却做了坏事;
再说“穿”:穿似乎跟企业关系不大,但实非如此,而且关系还比较大,为何呢,因为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对员工制服做统一的要求,说实话,也不知中国的企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统一员工着装的要求,而这着装统一到底对企业的管理带来多大的利益,也许没有多少人能说得准的,总之似乎成了一种常态,总之企业大多都有这样的规范要求。但从员工角度来讲,大部分的员工对于这种规范多少还是有些排斥的,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人,对这种缺少章显个性,甚至认为缺少些活力的统一差装,更不乐于接受,所以企业在进行这方面的规范管理时,应当综合考虑,首先企业要明确,公司统一着装的真正原因与目的何在,如果只是跟随其他企业的做法,似乎就有些牵强了,然后企业应当制定怎么样的制服,本人认为企业应当做个内部的问卷调查或听证会之类的方式,争听民意,多多听取员工更希望穿什么样的,从功能性、款式、面料到颜色,都可以争求员工的意见,特别是款式,员工往往对这个更为在意,此外,很多企业都为在员工的制服上印上公司的名称,字迹往往还很大,似乎就怕别人不知道所穿服装的人是来自哪里,个人不太认同这样的做法,就象所有的知名品牌服装,都不会在自己的产品上用大大的字体来突显自己的品牌或厂家名称,一般都只是印上小小的LOGO,精典、秀美,企业也应当试着做成这样,员工不仅上班能穿,或许下班也乐于穿着,这才是企业文化的成功之处;
再说“住”:一般对生产型的企业来说,这住体现的比较明显,因为生产企业一般员工较多,公司一般都会为员工提供宿舍,这住成为吃之后的第二大重要问题,员工对企业提供的住宿条件往往也是很看重的一点,中国人有很重的家庭情结,而这家的主体之一就是住所,所以企业应当努力改善和建设好员工的住宿条件,让员工有家的感觉,这样员工对企业的好感和忠诚度也会大大提升,而且往往这个可能不是提升工薪所能换来的;员工的住所应当宽敞明亮,空气流通性好,水电使用较为方便,并尽可有多一些的私立空间。员工住所除了要重视宿舍内部本身,外部周边环境以及一些辅助的设施也应当注重建设,例如周边的绿化,休闲小憩之处等,也是重要的部分;
接着说“用”:这用在企业文化当中似乎不怎么好联系起来,本人认为可以将工作中的工具器械以及公益性的生活用品等归入其中,例中员工工作中常要用到一些办公物品,生产工具等,企业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品质良好的东西,并加强日常的维护与保养,这样员工在使用当中才更顺手,更能出效率,有的东西,在可能的情况下,除了考虑物品的功能,采购中还应当适当考虑其外观做工等,人是爱美的,如果手拿着既好看又好用的东西工作,相信工作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带给员工的工作心情也将是另一种状态;另外比较一些公共公益性的物品,例如宿舍的清洁工具,企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免费提供给员工使用,有些物品企业所需投入的资金并不太大,但却能带给员工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
最后说“行”:在这里我主要指的是交通,简单说就是员工上下班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的快,随之而来的是上班地与居住地的空间距离也在不断拉开,城东居住生活城西上班工作,现在越来越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生活工作的人,相必对于上下班的苦恼比我们生产在这小城市的人来说可能多多了,但即便对于生活在小城市的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上下班之中的烦恼事,就拿自己举例来说,公司离自家大概有20公里的距离,早上上班还算好,公司有厂车接去上班,行程大概35分钟左右,但下午下班,就有些麻烦了,象我们是上行政班时间的,下午五点半下班就可以回家了,但公司一般这个时候是没有厂车送员工下班回家的,因为厂车一般要到晚上八点半是专门送生产车间员工下班的,而公司没厂车送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是由于公司所在的位置处于较偏的郊区,只有一趟乡村公交车且不能直达市区主要公交行程区,每天下午下班后,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三四十多人在厂外耐心等待那唯一的公交车,一般要等到差不多六点才能上车,到市区后还得走一段不短的路再换乘公交,最后回到家中的时间一般要到晚上七点了。其实我们的城市并不大,路程也算不得太长,但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却要两个多小时。所以公司如果能更多的为员工提供些便利,相信员工对企业的感受又会不同了;
诚然,企业要搞好自己的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事情,企业想要让员工很好的接受自己的管理文化,其实要投入的有很多,企业不仅要做品牌化的管理文化,更要做服务型的管理文化,不仅要有综合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更要有细节性的具体措施与行动;
公司有一句宣传语“心态和细节绝定成败”,我们不仅要做文化的宣导,更要把细节做到实处,公司还很年轻,希望公司在成长的路途上,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步迈好,把每个细节做实,肩挑业绩与管理重担的公司,相信会把路越走越宽,而我们的员工也能随同一并成长、壮大! |
|
 |
楼主签名 |
 |
有些个性,但没怎么表现!有些背叛,但一直都很守法! 有些冷默,却天性怜悯动情!想摆脱普通与平凡,但却依然徘徊未进!坚持原则,但不失灵活性!无为,但不失上进心!无情,却不失友情!想拥有钱,但却不迷于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