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cfosea.cn
尘埃在线个人博客
welcome to read the blog—http://blog.cfosea.cn
[个人日记]改革开放30年变化之户口的变化
※尘埃※ 发表于:2009/2/5 11:09:12 阅读(1855)次 评论(0)条 编辑 删除 私密 禁评 置顶 
本文链接:
     中国的改革开放,短短的30年时间里,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春节前几日,本人办理了户口的转迁手续,小小的户口本,也使本人感受到这30年的变化,真的就在咱每个人的身边! 
     本人出生在七零年代,比起八零后有些出生的人来说,咱这一代的每一个人出生都是拥有完全合法的身份的(因为从八零年开始,中国就出了个计划生育的国策,也因此有了超生游击队之词),也正因为如此,咱这一代人的家庭,大多兄弟姐妹较多,少则四五个,多则十三四个(或许还有更多的吧)。 
     自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阶级家庭,兄姐加起来有五个,算是个子女人数量中等的家庭了。其实本来自家应当也可能有七姊妹的,最长的原是个女孩子,听妈说因为年幼有病又没照看好而妖折了,后来又生了后来的大哥,听说哥小时也身体不好常生病,为防再出意外,于是父亲为妈向单位请了“长假”(六七年代,估计还没有辞职或解除合同的说法吧,大概从单位出来不再去上班,就叫请长假了),妈就专门在家照看孩子了,也从此丢了国企的正式工做,成了家属。后来又生了三个姐,最后轮到我了。 
     六七十年代有家长在国企工作似乎还是蛮不错的,因为那意味着有人吃铁饭碗嘛,而且那时还比较讲究身份的阶级成份。那时在国家企业里上班的叫工人或领导之类的,配偶在家无业的就叫家属,而象我们做子女的,叫子弟(大概是工人子弟的意思吧),我们从小上的小学、中学都叫子弟学校(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我们这一代人上学可热闹了,因为人多呀,记得我小学五年级时是五个班,初三时还有好象七个班,但到了高三,就好象只有两个班了(而我姐她们上高三时,好象还有五六个班的。因为计划生育的实施,所以上学的孩子也慢慢减少了。 
     那时咱都属国企子弟,吃的粮叫“商品粮”,咱登记的户口就叫商品粮户口,在那时,咱们所在的国企好象还属中央直属企业,所以户口的身份性质似乎比较特殊。由于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所以咱吃商品粮的,还有一个粮油户口,用来上粮油站购米购油的,记得那时我们每个人还有固定的口粮,米和油都有固定的数量的,不能多买,所以有的人家吃饭不够的,就只好向有些人家能多出来的去买粮了。 
     本人自家的户口本上,最初应当是记裁着两个人,然后由于兄弟姐妹们的出生,户口本上记裁的家庭成员也在增多,最多时应当是七个人吧,而象有的人家子女多的,那一本户口上应当就有一二十个或更多了。 
     应当是在本人出生不久后吧,哥考上了师范学校,户口关系也应当随之转走了。在七八十年代,那时哪家能有个人考上什么学校的,那就相当于是中举了,也就是名人了,那时哥考上了学校,自然也就成了家族亲戚中的红人了。虽然至今哥也不过只是学校一普通的小干部,但在老家的那一堆亲戚朋友中,他依然还是个知名度较高的人。 
     哥因为上学,分配,户口自然有的自己的着落点,家庭的户口本上就少了他的名字了,然后是自己两个姐的出嫁,户口也随之迁出,父亲的去逝消户,户口本上的人名也在逐步减少。 
     再后来,最小的姐也出嫁了,虽然由于户口本还没更换的原故,户口本上还记着她的名字,但户口的最下栏已注明着某年某月已迁出的字样。实际上户口本上就只剩下妈和自己两个人了。 
     如今,又轮到本人自己迁户了,2008年除夕即将到来的前几日,自己也因为异地购房而办理了迁户手续。如今家庭户口本上,实际上仅留有母亲一个人了。当自己办理完迁户手续,拿着属于自己独立户头的新户口本时,突然感觉对旧户有些依依不舍了。户口将一家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但随着子女们的长大,子女们最终一个一个的离开原来那共同的家园,重新建立了每个属于自己的家园。 
     看着那显得有些陈旧了的家庭户口本,它见证了父母这一代人的枝繁申展,相信我们这一代,以及未来的下一代,在前辈巨枝的基础上,长满树叶,开花结果,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永远都枝繁叶茂!

楼主签名
有些个性,但没怎么表现!有些背叛,但一直都很守法! 有些冷默,却天性怜悯动情!想摆脱普通与平凡,但却依然徘徊未进!坚持原则,但不失灵活性!无为,但不失上进心!无情,却不失友情!想拥有钱,但却不迷于钱!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进入博客 
名 称: 性 别: QqNum: 邮 箱:
个人主页: 来自地区: 头像选择: >>‖‖》》全部头像列表《《‖‖
 提示:如果您在本站注册了用户名,将允许修改自己的评论记录,同时还能在本网站评论及留言处显示您的个性签名!